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变革之心作者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王一新由中海油渤海公司调到中海油总公司,是由于他接受了一项新使命,那就是作为主要成员组建中海油的行业报《中国海洋石油报》,该报于1993年9月29日试刊,直至现在,已经成为中海油行业最重要的刊物。在这里,他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中海油每次重大的企业改革,深入思考中海油的管理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无疑是他看待农垦改革观点的基础。

由1987年到1996年,王一新工作经历的第一个10年就这样带着顺利的音符画上了句号。他做秘书工作游刃有余,做编辑工作驾轻就熟,得到了肯定与赏识,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成功参与组建了一份重要报纸,而且系统地感受了中海油的企业改革成功经验。

引子(4)

在创办《中国海洋石油报》时,王一新曾预言自己将在中海油做到办公厅主任,然后会到地方上去。不想他33岁时预言应验。“后来就模糊了,看得就很混沌了。当年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得如此清晰。”王一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回忆说。

有时预言应验不只是天意,更重要的是这种预言代表了一个人的能力、理想与志向,应验过程只是自己实现理想的过程而已,对王一新来说,确实是这样。

锥处囊中,其锐自现。王一新出色的能力不会被埋没,他只在报社工作了三年,就被再次提拔,从报社副总编辑成为中海油的办公厅负责人。熟悉国有企业运营方式的人都知道,企业总部秘书政务工作的总负责人,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系统的思维、敏捷的反应、高度的敏感,还要有帮助领导层综合驾驭全局并出谋划策的能力,这不是一般的岗位,在中海油,这样的岗位历来都有出高级人才的记录。

王一新成为这个角色,是靠他的能力。在中海油这样“最像外企的国企”当中,人际关系可能有用,但没有能力和潜力的人员是不可能通过中海油党组和人力资源部门十分挑剔的眼光审核的。中海油党组认可他,中海油当时的副总经理卫留成也认可他,正因为如此,在卫留成担任中海油的一把手不久,王一新就成为了中海油年轻的办公厅主任。

当时的王一新可能并没想到,协助卫留成开展工作将改变自己的人生,使他开始在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角色中间不断切换,双轨的人生正式开始。他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与海南农垦产生紧密的关系,要用自己积累的这些经验帮助这家农垦单位实现彻底变革。

我们一直都说中海油的改革走在国有企业前列,可这个国有集团公司从1982年成立都做了些什么?卫留成在中海油做了什么?王一新做了什么?

在卫留成调任海南之前,中海油经历了四届领导班子,四任总经理分别为秦文彩、钟一鸣、王彦、卫留成。根据我们了解的材料,第一届领导班子在原康世恩副总理和原石油部领导下,制订对外合作模式,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成功地开始了国际招标,打开了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局面。第二届领导班子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勘探开发并举,开展东海对外开放和下游石化项目研究,控制职工人数,进行企业体制改革。第三届领导班子建立“油公司”体制,启动下游项目,制订和实施跨世界的战略目标,实现了海洋石油高速高效发展。第四届领导班子以卫留成为首,为了提高公司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能力,立足于长远发展,于1999年开始实施资本运营战略,进行较大规模的企业重组,经营油气资产境外上市。成功地完成了以境外上市为中心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彻底解体原地区公司“大而全”体制,为新世纪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王一新在中海油工作的十余年,正是这四任领导通过不断的管理体制改革,引领中海油由一个传统国企,通过合作开放实现企业现代化,建立国内企业集团管理领先的时期。无形之中,这些经验都成为王一新在海南农垦改革策略的思考出发点。

2001年,王一新变轨生涯开始了。这年国庆刚过,作为外派干部交流的一部分,中组部通知他去四川泸州挂职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从企业管理者一下转变为政府官员,而且是地方首脑,他能不能做好?能!卫留成对这个得力助手充满信心。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引子(5)

出任泸州副市长的王一新,由于来自央企,熟悉经济,上任开始就分管交通、计划和体改等重要职能部门。为了尽快熟悉,他到泸州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跑完所辖的四县三区,在调查研究的同时,虚心向领导和周围的同志学习。2002年是泸州自1982年以来交通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三条重要公路要竣工,六条二级路新开工,三级路网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王一新同市交通部门积极想办法解难题,提出了用存量资产进行资本运作的方法,利用公路收费权估值的方法,作为资本金向银行抵押贷款,大大缓解了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从中海油掌握的现代企业资本运作手段,让王一新成为善于解决经济问题的专家型官员。据媒体报道,在他任职期间,多次成功运用市场化的方法招商引资,帮助古叙大煤田、西部化工城实现发展。

《四川日报》对于这位空降副市长是这样评价的:“有人说,他有朝气,是个勇于开拓、敢挑重担的人;有人说,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是个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他就是现任泸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一新。”

王一新对农民问题的处理经验也是在泸州积累起来的。在《四川日报》这篇报道中,描绘了他上任不足一月就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县龙山镇草坝村,帮助村民修建引水渠,解决村里800多人生活用水困难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也能让人感觉到这个大别山走出的青年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心,和他心中涌动的激情。

王一新在中海油和泸州作为重要领导人任职的同时,全国农垦系统和海南农垦的发展也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两条平行线会有相交的那一天,但是无形之手的安排让这个相遇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按照农业部农垦局李伟国局长为农垦建立六十周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总结,全国农垦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为第一个阶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农垦系统也采取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包括在农业上实施以家庭联产为主的农业双层经营,在工业企业实行了改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生产经营方式上推行了农工商综合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使农垦经济摆脱了改革开放前的大面积亏损,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盈利水平逐年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后,农垦发展进入到了更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经济向着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这一阶段我们提出了推进农垦企业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等改革措施,提出了巩固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的发挥农垦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将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只总结为两个主要阶段,可能有些过于概括了,但李局长的总结反映出在这个历史阶段农垦的几个显著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农垦系统经历了自建成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1997—2001年间,全系统经营亏损。2002年之后逐步好转。同时,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管理改革各个方面,全国农垦的差异化不断拉大。2006年第57期《经济研究参考》就刊登了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贾大明先生的分析,他说“由于农垦体制和所处区域自然、经济的多样性、复杂性,东西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垦区与内地、边疆垦区在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速度、经营业绩、职工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并呈扩大的态势。仍有不少垦区改革缺乏动力和新的思路,且进展缓慢;或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来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或幻想靠行政主导或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来振兴农垦;或过分强调农垦的特殊性,忽略农垦的企业属性,习惯于企业经营、社会管理、政企合一的传统管理模式;或不重视研究学习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强调客观困难,不愿主动探索和改革,等等。”同时,“许多传统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不能尽快地调整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大宗农副产品依旧处于提供原材料的初级阶段,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社会负担依旧较为沉重,职工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呈扩大态势,人才流失,事业后继乏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引子(6)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中国秘密战  网游之平凡玩家  身为杀手想跟赫敏谈恋爱怎么了?  大力美漫行  个体社会的启示:谁能拯救日本  将门嫡妻  贪吃小色女  幸福太太完全自助宝典  都市温度  王牌特卫4  骑士防推指南[西幻]-骑士防狼指南[西幻]  商人的咒  岛9 庞贝  何处是归途  朱门恨:复仇皇  传奇进化  摇香乱  锄奸  这句话得好好说  南海军情特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