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要如何说明呢?对于道德良知一旦泯灭,我前行的脚步就会被内心的魔鬼所阻挡,应该如何说明呢?
——威廉·张伯伦《英雄史诗》
下面要说的这个故事,不能因我的真实姓名而有丝毫玷污,那么,我就姑且自称威廉·威尔森吧!人们对我的恶名已经“如雷贯耳”,只要听到我的真实姓名,就会毫不犹豫地投以极度憎恶的目光,给出鄙视轻蔑的嘲讽。在愤怒的风的散播下,世界上最偏远的角落也早已听闻过了我的无双臭名。哦!我是个最被世人唾弃、被放逐到人类属性之外的人,这么一来,我岂不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哦!我无权拥有名誉,无权拥有希望,无权享受花朵的芳香,我已被人类除名。乌云浓郁,黑压压地裹挟着我,把希望和天堂永远阻隔在我的生之彼岸。
在此,即便我可以详细地诉说这些年来所犯下的无法宽恕的罪恶、所经受的无法承受的苦痛,我也不愿这么做。是的,就在几年之间,我居然成了一个道德沦丧、无耻卑劣之人。我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下面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答案。通常而言,一个人不会突然之间就变得很坏,变成十恶不赦之人,而是慢慢变化的。可是,我不一样,几乎是在刹那之间,我就像把遮盖身体的斗篷脱掉一样,把一切道德良知尽皆摒弃;我差不多是刹那之间,就以一个小坏蛋的身份“扶摇直上”,犯下了最残暴的暴君也感觉不忍的滔天罪行。到底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我把邪恶招惹了过来,并让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呢?死神的脚步尚未到来,死神的阴影却已将我的心灵遮蔽。我在死亡的幽谷里行走,渴望人们能将一点怜悯和同情赐予我。人们要是愿意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上天的捉弄才使我落到如今这个境地,我就会觉得无比欣慰;我是想说,命运的力量不是我这个小小的个体所能抗衡的,所以我只能如其所愿,服从它的安排,成为一个穷凶极恶之人。要是在看了我的故事之后,人们愿意试图从我生活的罪恶荒漠中寻找一小块救赎的绿洲,我会觉得无比欣慰。我希望大家可以承认(实际上也必须承认),各种各样的诱惑存在于人世间,我所经历的诱惑是此前任何人都未曾经历过的,因而我的罪行是最大的。在我之前根本没有人经历过这种诱惑,难道不是吗?那么,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为什么让我去经历、去承受这份痛苦?要是这一切仅仅是一场梦该有多好,那么我就不用在这场惹人厌恶、离奇诡异的人间梦幻之下牺牲,眼睁睁地看着死神的脚步逼近。
我是在一个容易亢奋、喜欢幻想的家族中出生的;我们家族的最显著标记,就是这种性格特征。所以,“容易亢奋、喜欢幻想”的家族遗传性格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出来。当我慢慢长大,这种性格也就更为突出,不但我的朋友为此替我担心,就是我自己也为此吃尽了苦头。我个性反复,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脾气,并且偏执。家族遗传的性格也给我的父母带来了不幸,他们优柔寡断、性格懦弱,对我的管教既无心力也不得其法,所以他们只能纵容我的无理取闹,而无法管束我;我——这个邪恶之子,将父母的管教打败了,获得了完胜。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家中就说一不二,规矩由我制定,家庭成员听我指挥,我的话就是家里的“圣旨”;在大多数孩子还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年纪,我就已经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为所欲为,或者说,没有任何人能管得了我。
一栋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建筑,差不多承载着我对学校生活的最初的全部记忆。在英格兰一个多雾的乡间矗立着那栋建筑,小镇里有无数的大树,那些树不但非常高大,还有很多瘤状突起长在上面;屋舍也都是很古老的样式,老实说,那还的确是个梦幻般的给人以抚慰的老乡镇啊!写到这里,那从林荫大道吹过来的清冽气息似乎又拂过我的面颊,无数的灌木发出的清香又刺激着我的鼻孔,那让人一听之下就欢欣鼓舞的教堂钟声也在耳边响起。我记得,那每个小时响一次的钟声是那么低闷,将老朽的哥特式塔楼都唤醒了,使塔楼从静止深沉的睡梦中悠悠醒来。
学校生活中的那些琐碎记忆每每从脑海中闪过,我就觉得无比愉快,无论我此后经历了多少快乐开心的事情,我的心中都会永远记得那份稚嫩然而纯洁的的欢快记忆。啊!现在的我,已在痛苦和悲惨中不可自拔,可是,从曾经那微不足道的记忆中寻求点滴的心灵慰藉的权力,我总还是有的吧!这些记忆虽然既荒谬又琐碎,然而对那时那刻的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我是想说,那是我首次隐约感觉到什么叫命运的安排,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命运就一直左右着我生命的轨迹,我始终都笼罩在它的阴影中。我想,就让那时的学校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活过来吧!
前面我就说过,早年我就读的那所学校,建筑布局杂乱而不对称,式样非常老旧。校园相当宽广,坚硬的砖墙耸立四周,灰泥和碎玻璃砌在墙壁顶端。学生们的活动空间被这监狱一样的校园所限制,每周我们跟外面世界接触的机会只有三次,周六下午一次,全体学生在两位助教的率领下可以散步于邻近的田野中;周日的早上和傍晚分别有一次,我们能够列队到镇上的教堂去做礼拜。我们学校的校长就是镇上主持教堂的牧师。每次我在教堂的长椅上坐着,远远看着他迈着庄重而缓慢的步伐走上讲道坛,就感觉很是困惑而惊讶。每回我都忍不住地想,我们学校那个面露凶光、手持教鞭、衣着邋遢、教授雅典法律的校长先生,怎么会变成这个神情和蔼严肃、戴着大而僵硬的假发、穿着飘扬的光洁长袍的可敬的牧师呢?哦!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是无法逾越的,真是荒诞啊!
有一道较之厚重的砖墙还要戒备森严的大门,位于校园四周砖墙的一角,大门上方装设了锯齿状的尖形铁,门上钉满了铁闩,看上去非常恐怖,它想要达到的效果大概也就是这样吧。每个星期,只有我们到校外活动的时候,这道大门才会开启。所以,门上的大铰链每一回发出咯咯的声响时,某种神秘至极的感受就会浮上我们幼小的心灵,对此,我们有想不完的庄严沉思,有说不尽的严肃话题。
虽然学校有着非常宽广的校园,不过由于建筑的布局很乱,所以还是有不少隐秘地带,其中有三四个地方比较大,就合成了学生的操场。操场在校舍建筑物的后面,整块地面都很平坦,细细的坚硬碎石覆盖其上,上面没有任何长椅或树木。有个小花坛位于校舍前面,很多黄杨木和别的矮小灌木种植其中,不过,这个神圣的地方我们一般没有机会过来,除非是毕业离校或刚入学时,或者是亲戚朋友来接我们回家过暑假或圣诞节时,才有可能到这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而这栋典雅、怪异又颇具意味的校舍建筑本身,在我看来,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魔法皇宫。它里面弯曲迂回,好像有无数的小隔间,放眼看去,好似没有尽头。并且,对于我到底是住在哪个楼层的,我一直以来都没法知道或猜到;每次我要从一个房间去另一个房间,或者要往下走三阶,或者往上爬三阶。建筑物呈横向铺展,格局迂回曲折,隔间无数,在我们看来,这栋建筑物的确让人有一种不可捉摸、无限延伸的感觉。我有五年时间住在这里,总共大概有十八到二十个同学兼室友,可是自己的寝室究竟在什么楼层我都没有搞清楚,至于让我说出其他二十间寝室的正确方位,就更是提都别提了。
整栋建筑物里面最大的房间就是我们的教室,这间教室占了那么大的空间,甚至让我觉得,也许世界上最大的一间教室就是它了。它是狭长形布局,橡木制成的天花板很低,使人感到窒息;好几扇尖顶的哥特式窗户排列在教室墙壁上。另外,有个八到十英尺见方的正方形房间是建筑物边上最恐怖的一角,那是我们的牧师校长白天办公的“圣地”,布朗斯比先生就在其中;那间办公“圣地”建造得非常稳固扎实,外面还有一道沉重的门,我们总期盼恐怖的牧师校长不在,盼望着里面没人。还有两间类似的正方形房间位于建筑物的另一端,虽然这两个房间也让人敬畏,可是最起码没有牧师校长的圣地那么让人恐惧;教授“古典文学艺术”的助教的讲坛占据了其中一间,“英文和数学”助教的讲坛则占据了另一间。杂乱老旧的黑色长桌和长凳堆满了“英文和数学”助教的讲坛房间,里面还有成堆的旧书,有的书本上或者涂鸦着古怪的图案,或者写着姓名缩写或全称,还有的竟然被刀子划得乱七八糟;一个大水桶和一个大时钟分别放在房间的两个角上。
在这所高墙环绕的神圣校园中,我度过了快乐的前三年。我生性喜欢幻想沉思,我快乐的源泉就是思考和冥想,不需要再有其他的东西就能找到乐趣。所以,虽然看上去学校生活千篇一律、枯燥沉闷,然而我心智思想最亢奋、感觉最为快乐的时期就是这段时间,此后我可以说享尽了人间奢华的年轻时期,度过了充满邪恶快感的成年时期,然而后者的快乐都远不如这个时候。我想,较之于一般人,我心智的发展的确不一样,乃至到了非常不一般的夸张程度。通常来说,对于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人们大都记不清,全都是过往的幽影。然而我却不同,童年时期我的一切经历,都深刻地、鲜明地、永远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就像文字标记镂刻在了古钱币上一般。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记忆之莲 猎狐 倒计时 罪与罪 本源 盗墓:铁三角多了个汪圣子 连环套 死亡面孔 肇事者 第三者 丈夫的诡计 与杀手为邻 莫格街凶杀案 重生之压倒窝边草 黑猫 震惊,我和绝色总裁有女儿 超脑5:团灭 大器宗 最后的证据 四合院:秦淮茹要和我私奔